面对疫情波动,便利店韧性较强的鲜食供应链、较好的货源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,使其能够在其他零售行业遇冷时保持正常经营。同时,由于疫情影响,消费者偏好人员聚集度更低、物理距离更近的线下零售场所和社区团购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,便利店行业及时适应消费者需求,赢得了市场青睐。中国便利店行业销售额连续3年保持10%以上高速增长。2021年,全国便利店销售额达3492亿元、同比增长17.7%,其中品牌连锁便利店销售额达3050亿元、同比增长12.3%。
2021年,中国排名前100的超市企业整体经营业绩不甚乐观,销售规模呈下降态势,其中62家企业销售额下滑。与此同时,便利店行业却一枝独秀,进入上升期。2019-2020年,便利店行业销售额增速从13%升至16%,2021年则进一步升至17.7%,增速远高于大型商超、小型超市、百货商店等业态。
不仅全球连锁便利店品牌如“7-11”等加快在中国的布局,本土连锁便利品牌也进入上升期。中石化旗下易捷便利店已成为全国最大连锁便利店,门店约3万家,全渠道会员超2亿人,成为许多品牌“带货”的重要渠道。国内非石油系连锁便利店第一大品牌美宜佳从广东走向全国,门店数量超2.9万家,分布在20个省份的200余座城市,并保持着近几年每年超2000家门店的扩张速度。
与国外同行相比,中国便利店行业在体量上与美国、日本仍有差距,但发展势头亮眼。2019-2021年中国大陆便利店销售额从371亿美元增长至541亿美元,增速远高于美国、日本;中国大陆便利店门店数量3年间翻了近一番,从13.2万家增至25.3万家,而同期美国、日本门店数量均为负增长。
凭借快节奏、商品多、营业时间长、自动化水平高等优势,便利店在人口密集、商业区和写字楼众多的大城市如鱼得水,也一度与扎根社区、乡镇和农村等下沉市场的小卖部井水不犯河水。如今,更优的服务、更低的价格、更多样化的商品正在使便利店行业赢得更多市场份额、加速进军下沉市场。
2019-2021年,社区型便利店在各类便利店中占比从30.4%猛增至58.7%,超半数便利店开通了社区团购业务。在线下渠道,新冠疫情发生以来,便利店凭借密集的线下网点、成熟的供应链和“小、多、灵、近”的优势,为民生物资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社区化成便利店下沉新趋势便利店在快速发展的同时,社区化和全渠道发展的趋势明显,并且逐步进入整合发展期。疫情使得社区对便利店的需求大大增加,因而社区成为便利店布局的重点。2022-2027年中国便利店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调查数据显示,2019年,商务型门店占比为18.1%,社区型门店占比为30.4%,特定场所型门店占比也高达30.4%。但到了2020年,社区型门店占比猛增至52.7%,特定场所型门店占比下降至14.9%。2021年,社区型门店占比再度提升至58.7%,商务型门店占比则降为17.4%,特定场所型门店占比降至13.2%。
疫情期间,社区团购模式受到欢迎,顺应这个趋势,目前已有超过五成的便利店开通了社区团购业务。同时,疫情促使消费习惯发生变化,来自线上的购物需求增多,推动便利店加快全渠道发展。为了与消费者建立起更为密切的链接,2021年超八成便利店已推出线上业务,打造实体店与网店并驱的全渠道通道。其中,超过七成的企业线上业务以与第三方合作的形式展开,线上业务占比平均达到7%。
在对一二线市场进行充分布局后,近年来,便利店向三、四线甚至五线城市的市场下沉成为行业趋势。例如,罗森、7-ELEVEN等知名的国际品牌最近两三年都开启了市场下沉的步伐。2021年10月,7-ELEVEN在山东德州一口气开了三家门店。2022年3月,中商罗森在四线城市淮南首批五家门店在同一天开业。据悉,疫情期间,罗森华东地区门店业绩实现了30%的环比增长,其中三四线城市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一二线城市。以苏州下辖县级市张家港为例,罗森社区便利店的销量同比增长近80%。
此外,值得关注的是,便利店市场进入整合发展期。后疫情时代,马太效应逐步凸显,头部便利店借助并购、区域加盟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,二三线城市小品牌便利店在发展规划上呈现分化态势。本土便利店主导门店加盟模式向紧密加盟转变,外资便利店凭借较强的品牌影响力,借助区域大品牌加盟商模式加快扩张。
国内便利店品牌化持续进化,2022年便利店市场扩张速度相对较慢。当前便利店本土品牌在这几年扩张的速度还会加快,主要是因为各自在大本营的优势已经跑出来,接下来的问题在于如何突破地域限制,向全国布局。但从战略层面看,直营+加盟模式会加快速度。
以上就是便利店行业的大致介绍了,如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。